中国最大的名人数据平台

点击加入

正在收听 :

张铁涛,油画家、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专业人才库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院油画院院长、张大千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 姓名:
    张铁涛
  • 国籍:
    中国
  • 性别:
  • 民族:
  • 职业:
    油画家、书法家
  • 毕业院校:
    1991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油画系;2002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高研班;2015年进修于清华美院书法高研班
  • 荣誉称号:
    当代著名油画家、书法家。
  • 主要成就:
    2021年张铁涛作品《天下黄河富宁夏》以“最大的黄河主题材料绘画作品”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 2021年张铁涛60幅胡杨系列油画作品由北京文奥拍卖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全部高价拍卖成功,在北京文艺收藏界反响强烈。

社会职务/身份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专业人才库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书画院油画院院长

张大千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杭州任伯年纪念馆驻馆艺术家

张铁涛钱塘艺术中心主任

宁夏黄河艺术研究院院长

灵武市职业教育中心艺术总监


名人经历

张铁涛

油画家、书法家。

1991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油画系;2002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高研班;2015年进修于清华美院书法高研班;2016年在中国自然之声艺术研究院学习新油画技法,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专业人才库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院油画院院长、张大千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杭州任伯年纪念馆驻馆艺术家、张铁涛钱塘艺术中心主任、宁夏黄河艺术研究院院长、灵武市职业教育中心艺术总监。

作品《春天》由香港美术馆收藏;作品《盼》由广东美术馆收藏,作品《西部古城》系列由西安雁塔博物馆收藏。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并发表于《美术》、《中国油画》、《美术关注》、《中国收藏》、《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媒体刊物,《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张铁涛八幅油画作品《荡涤系列》;2020年张铁涛油画作品《高原上的湖》和《干枯的峡谷里树的命运》被刊登在中国文艺界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文艺报》上。

2021年张铁涛作品《天下黄河富宁夏》以“最大的黄河主题材料绘画作品”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

2021年张铁涛60幅胡杨系列油画作品由北京文奥拍卖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全部高价拍卖成功,在北京文艺收藏界反响强烈。

2022年,张铁涛油画作品《福蔽之荫》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收藏。


 

名人成果

名人评价

画象即心象

------ 品读张铁涛油画中的雄浑之美

近现代以来,随着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以及西方艺术思想的渗透,油画在中国随着大千万象呈现出一股新的气象。面对已完全融入东 方思想理念的油画,人们往往从精神层面来阐释其宗教、哲学、社会、政治、文化、艺术等意义。经历代艺术家的实践和理论家的归纳、总结,中国油 画早已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学理谨严、技法全面的体系。而张铁涛先生的油画创作,则是自然与人文的知性相遇,更是作为画家的个人才情与自然元素 的完美交融,倾注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眷恋。强烈的视觉冲击生动清晰地衬托出了作者伟岸与雄浑的内心审美,可以说张铁涛的油画是大自然中力量的再现。

雄浑之美,几乎贯穿了张铁涛所有的画作,哪怕是一树在微风中轻轻抖动的树叶,都能让人觉察出其在天地间自生自在的气质,似乎可以这样理解, 上苍给了一棵树一树的叶子,就是为了展现它的不凡。张铁涛把这样的平凡捕获得惟妙惟肖。张铁涛以具有冲撞性的视觉语言表达着对大自然的拥抱与 爱抚,在张铁涛的画中,能听见树木扭转脱皮时的炸裂声,也能看出苍鹰离去后土崖四周凝固般的寂静。当一棵伟岸之树拔地而起,雄视四野,那种雄 性之美,突兀而霸撼,似乎可与时光匹敌。这种雄浑让看到它们的人,不得不心生敬畏、敬意,进而产生了进入实地、触摸具象的向往。这是艺术的力 量所在,也是艺术带入感的魅力。

事实上,只有把大地之上的自在的物象看成是天赐之物,画家才会无比珍惜。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画家,也才会对哪怕是一棵小草、一束鲜花 都充满敬慕与怜惜,也才会坚定地以艺术关照的方式让哪些物象具备高贵的人文特性并且由此获得艺术的品性。这也是考验一个画家的良知所在。张铁 涛正在尝试着让自己成为这样的画家。他凝视梵高,品味莫奈;他思考克里姆特,琢磨塞尚。他崇尚写实,又钟情于印象。张铁涛在进取中自觉地汲取 着历代大师们的精髓。其目的无非是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画作。从不定义画风的张铁涛,在谦逊中默默地成就着自己。对张铁涛来说,绘画不是宣泄,而 是寄托。他运用画笔描绘暮色的形状、光影的流转、树叶间飘忽的风声,无不带着他修积了多年的个人美学素养。他画中的自然秉性,诸如苍凉,诸如 亘古,诸如寂静,都服从了他的审美需要,也服从了事物固有的秉性。他忠于了自己的感受,他以浓重的色彩加重了一地之物的存在感。

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家自己。张铁涛的画体与张铁涛的身体之间达成了高度一致的默契。无论张铁涛画什么,他都会在画面上植入雄性之美,那种 抗争中的挺拔、寂静中的强大、辽阔中的霸气,正在形成张铁涛日显独立的画风。他不是有意要将自己归属于西部的苍茫之中,他只是情不自禁,他无 法避开自己的经历与记忆。

世俗的喧哗早已令张铁涛厌倦,所以他通过凝重的土崖、巍峨的山峦、浓郁的林地、光影倾泻的水域等画面,实现他对伟岸的钟情。当然,介入张铁涛的生活,我们会被他活跃的身影所迷惑,进而会忽视了他作为一个画家其实他有自己的孤独。进入中年以后的张铁涛,时常害怕被人打扰,那是 因为,在他的画室里,哪怕面对的是一张空白的画布,都会令他兴奋。对于世俗生活,张铁涛经历了,也感受了。几十年的历练浮沉之后,他终于明悟, 唯有艺术方能安放他的梦想,也才能让他的精神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安宁。可以看得出,张铁涛对绘画的追求,像一种久违之后的皈依,完全遵从了他的 喜好。于是,我们知道,张铁涛的绘画并非一时兴起。他知道力量的所在,他惊讶于早年通过专业训练所获取的艺术禀赋没有背离他,他还能画,他被 自己暗暗涌动的艺术野心紧紧扣留于安静的一隅,他要将沉淀了多年的人生感悟,借助大地物象,给予回应,给予诠释。

画象即心象。张铁涛所画皆得益于其内心持久的沉淀与记忆。那份自然与人文合并为一的沉重、融洽,或突兀雄起,或盘旋跌宕,正是画家心内 之象的艺术再现。他有意通过画布与世俗的浮华拉开距离,让自己清神静心,安于创作。张铁涛的画有着浓郁、丰富的原在气息。它们不单是雄浑,还 有静穆。一座古堡静立于山顶,似乎将时光永远定格在过往的某一个时刻。它与世界互不打扰,互不逼迫,而是相互陪伴,彬彬有礼。你只需安静地注 视,内心深处即被画面强烈的视觉符号占领。他遥看遗忘,不仅仅是为了恢复事物的本相,而是通过画笔将那些已经消逝和正在消失的事物重新从时光 的序列里夺回来,让我们看到,天地间曾经的存在。当然,作为画家来说,他的用色是为了配合他的表达,就像张铁涛善于运用粗粝、粘稠感的笔墨, 是因为,他试图强化画面的视觉感,并以此完成他对自然万物的沉静之美的近于固执的钟情。看一个画家,要看他的表现力,而不只是技巧。技巧是可 以训练出来的,但是,表现力考验的是一个画家内在的思想深度及超凡脱俗的艺术感受力,就像梵高笔下的星空与向日葵,它们绝对不是技巧的产物, 而是思想的结果。所以,写实主义考验画家的技巧,印象派考验画家的思想。对于张铁涛来说,并不受什么主义限制,他只是埋头作画,他要表达心中 所想,他要完成一个大地之子对于大地之物的呈现。但就我的认识,以为张铁涛不仅有较强的写实功力,同时他处在思想中,尤其他擅长通过光与影、 明与暗、粗狂与细腻来表现事物的绝世姿态,比如突兀孤傲的古城堡;比如力量纠缠在一起却挺拔不屈的粗大胡杨等,都充分说明了张铁涛不仅具备了 还原事物本相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他赋予了事物艺术生命,让它们看起来更加生动,比真实的它们更令人着迷。

透视是对空间上的设计。在张铁涛的油画上,我们同时品味到了时间的性质。一物的存在因为透视的关系,获得了更多的维度。远与近各居位置且同框呼应,光与影流转折叠且丰富多变。那种由过去到未来的流逝感具足了一个画家忠实于世间本相的体验。往事在画家那里,不是一只只空壳,而 是包含着微妙有致的物象传承、流变,自然混合着文明。文明留纹理于自然,沧桑、斑驳、古老、神秘等,这一系列由画面带给我们的,不光是画家最 初所要表达的愿望,它们已经形成了张铁涛所创作的油画的一种相互关联的艺术风格。

当我们的目光与张铁涛的油画保持在一定的距离上,也就是恰当的视觉距离上,我们会发现,张铁涛的画所具备的美学特征,原来就隐藏在作品中。 他能将大自然质地与奇幻,通过色彩的不断变化表现出来。这是张铁涛创作手法的丰富所在。欣赏油画对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是有要求的,也就是 说,欣赏一幅作品,必须要把自己调整到面对一幅作品时一个人的视觉最舒服的状态,才能看出一幅画作最富有魅力的面貌。这个时候,就连悬挂、置 放画作的空间都成了张铁涛油画的一部分。一棵粗大的胡杨拔地雄起、一地衰败的青草在秋风中倾斜、一座古老的烽火台在日照下静默无声。张铁涛画 作的雄性之美,源于他内在宽大的格局以及他对记忆的忠实呈现。所以,在张铁涛已经完成的作品中,很难看到那种纤巧的小家碧玉式的讨巧之作。

一个技术娴熟的画家,在表现万物的形而下上,无疑不会存在更多的障碍。如果说有障碍,考验的将是画家的捕捉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张 铁涛笔下的胡杨及古堡。它们分明在像与不像之间,融入了画家的个体思考。从张铁涛的胡杨上,能看出生命的原始力量如何在经历了岁月风雨之后变 得雄性霸撼;从张铁涛的古堡上,能看出时光流逝的痕迹及前人曾经生活过的迹象。这才是一个画家应有的能耐,他提供发现,而不是司空见惯。张铁 涛痴迷于树木、花草的作品印证了他对大自然怀着目标明确的深情与向往。这是作为一个画家对都市生活审美疲倦的委婉对抗。也许,熟悉的生活并非 必然能够在创作的意义上给出艺术的真谛。所以,身居都市,张铁涛却不拘泥于或者说不倾心于对都市生活进行提炼。他智慧地找到了人与大自然相通 相融的潜在联系,所谓诗意地栖居,说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合一性。当他致力于勾勒一棵树的轮廓,一地花草的倩影,便将人对自然的亲近感,对一片叶 子、一朵花的审美敏感处理在相应的色彩中。因而,即便是一个从没有看到过张铁涛画作的人,一旦置身于张铁涛的一系列描绘树木、花草的画作中, 便如亲临自然,喜获久违的朴素与原始的共在感。张铁涛是一位痴迷于自然物象的画家。他总是乐此不疲地选择树木、旷野、戈壁、沙漠与古迹作为自 己艺术创作的原象。他善于通过对自然原象的专注审视与再创造,呈现别于原象的“第二存在”,亦实亦虚,亦真亦幻。张铁涛长期生活在西北,地域 的轮廓与气象让他谙熟于心,而且这些也颐养了他内心的雄浑之气。

张铁涛清楚的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唯有脚踏实地,潜心钻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方能掌握真本领, 真学问。自古至今,成事者无不心怀理想,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会之年,牢牢把握时代机遇,勇敢肩负时代重任,站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的高度,坚定理想信念,让自己的艺术之花之花在不懈奋斗中豪迈绽放。

文/肖峰

作者简介: 肖峰,教授、油画家、艺术教育家。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油画家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副会长、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报社社长、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名人感悟

 

名人展示
作者授权发布,请勿盗仿

获奖展示
作者授权发布,请勿盗仿

更多

名人辞典

名人辞典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社会职务
  3. 从艺经历
  4. 技艺简介
  5. 主要成果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